3月1日,湖北省減災辦發布2023年度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形勢報告。綜合研判認為:2023年湖北省氣候年景總體一般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呈多發強發態勢。階段性干旱、夏季持續性高溫、區域性洪澇災害可能性較大;森林火災風險等級較高;地質災害形勢整體低于常年平均水平;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自然災害更具極端性和不確定性,自然災害風險形勢仍然嚴峻復雜。
湖北省減災辦有關人士介紹,去年夏季以來夏秋冬連旱持續近6個月,今年湖北省平均氣溫大部偏高,降水總體偏少且地域時空分布不均;三峽、丹江口水庫預計將保持低流量下泄,長江、漢江水位將維持偏低,兩湖(鄱陽湖、洞庭湖)流域來水與多年均值相比基本持平,省內主要中小河流來水與多年均值相比偏少1—2成,因此,今年湖北省發生冬春連旱的可能性較大。
據分析,今年,湖北省主要降水時段將出現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區域性洪澇災害威脅仍然存在。湖北省長江流域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汛情,需密切關注長江、江漢上游降水情況和兩湖來水情況,嚴防旱澇急轉,確保大江大河安全度汛。
需要提醒的是,2023年森林火險形勢較正常年份偏高,森林火險形勢不容樂觀。湖北省減災辦有關人士在分析原因時介紹,去年受“夏、秋、冬連旱”影響,林下可燃物載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池塘水庫存水減少;今年全省平均氣溫比正常年偏高,干旱少雨直接影響森林火險升高。特別是湖北省鄂東、鄂南存在較多低矮植物,農林混交地帶火災隱患較多,森林火險較其他地區偏高;鄂北崗地(隨州、襄陽等),長期降雨量偏少且不均,森林火險較其他地區偏高。
在地質災害方面,分析研判認為,今年整體風險低于常年平均水平,局部偏重,以小型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為主。主要風險期在4—9月,其中,1—3月以及12月主要防范冰雪凍融、風化等引發的地質災害;4—5月主要防范“桃花汛”降水引發的地質災害;6—9月梅雨期、短時強降雨期是地質災害高發期;10—11月華西秋雨較易引發鄂西山區的地質災害。主要風險區域為鄂西山區恩施、宜昌地區、鄂西北山區十堰地區;其次為鄂東北、鄂東南低山丘陵區黃岡、咸寧地區、部分礦業集中區(黃石、鄂州和荊門)等地。
報告提醒,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監測預警,提示群眾做好防災避險措施;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有效治理隱患;及時處置災害事故,妥善救助受災群眾,扎實做好災害風險防范應對處置各項工作。(總臺記者 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