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使城市具有抗災能力2030(MCR2030)全球倡議》被介紹給9個中亞城市的地方行政當局,該倡議有助于應對和預防災害,并為城市居民創造安全和可持續的生活條件。該研討會由歐洲聯盟(EU)資助,由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DRR)在中亞減少災害風險聯合項目范圍內舉辦。
目前的城市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預計到2030年,全球約6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中。與此同時,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在過去幾年急劇增加,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災害數量可能從2015年的每年400次左右增加到每年560次。災害發生時,城市往往處于最前線。作為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中心,災害對城市的影響可能產生深遠的后果?!妒钩鞘芯哂锌篂哪芰?030(MCR2030)全球倡議》致力于加強地方抗災能力,并支持市政當局制定和實施減災戰略。
研討會向與會者介紹了MCR2030工具包,包括用于評估抗災能力和制定地方減少災害風險戰略的城市抗災能力記分卡。與會者還深入了解了現有的災害風險數據,例如中亞次區域信息指數,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和信息更好地規劃和決策,以提高抗災能力。
下一步,將邀請城市行政當局加入MCR2030倡議,讓他們利用MCR2030工具、網絡和合作伙伴,支持推進加強抗災能力行動。
歐盟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代表團合作負責人約翰內斯·斯坦貝克-馬德森(Johannes Stenbaek-Madsen)先生說:“歐盟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代表團支持中亞各國政府采取具體措施,建立國家減災平臺,制定災害管理計劃和減少災害風險戰略,共同商定加強區域和國際合作的措施?!?/p>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區域方案協調員阿卜杜拉希姆·穆希多夫(Abdurahim Muhidov)先生強調:“城市抗災能力主題涉及居民及其所依賴的基礎設施:他們的住房、學校、工作場所、交通、通信、水電、治理、安全和安保以及許多其他領域。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鼓勵將抗災能力要素納入到總體發展計劃,保護城市系統免受災害,并保護環境免受城市化可能造成的任何損害?!?/p>
背景資料
由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執行、歐盟資助的“在中亞加強抗災能力和加速執行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項目支持該區域各國執行仙臺框架的優先事項。該項目還支持加強區域協調、制定區域減災戰略、建立國家災害損失核算系統以及在社區一級減少災害風險等。在國家一級,該項目支持制定首都城市的抗災戰略。歐盟承諾提供經費3750000歐元,用于執行該為期三年的項目。
《使城市具有抗災能力2030(MCR2030)全球倡議》是一項獨特的、跨越利益攸關方的全球倡議,通過使城市變得更加安全、預防災害風險、促進創新發展和投資抗災措施等幾項工作,提高地方抗災能力。它始于“使城市具有抗災能力2010”運動的基礎上,將通過宣傳、知識共享和城市間網絡,幫助城市、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成員變得更加繁榮發達。在中亞,MCR2030倡議與中亞的首都城市合作,目的是支持地方政府減少災害風險,推動有助于加強城市抗災能力的全面的系統性方法。
資料來源: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歐洲和中亞區域辦事處